礦用防爆紅外線測溫儀是由哪幾大部分組成的呢?
點擊次數:18 更新時間:2025-09-26
礦用防爆紅外線測溫儀是一種專為礦井等高危環境設計的測溫設備,采用先進的紅外測溫技術,通過測量物體發射的紅外線的能量,轉換成溫度值。這種非接觸式的測溫方式能夠快速、準確地測量出被測物的溫度,無需與被測物直接接觸,從而避免了因接觸而產生的安全隱患。廣泛應用于煤礦、金屬礦山、非金屬礦山等各類礦山的開采過程中,用于實時監測礦井內的溫度變化,預防火災、爆炸等事故的發生,保障礦工的生命安全和生產設備的正常運行。
1、紅外探測與光學系統
紅外傳感器(探測器):核心部件,負責接收被測物體發射的紅外輻射能量,并將其轉換為電信號。常用類型有熱電堆或熱釋電傳感器。
光學鏡頭(物鏡):通常由特殊材料(如鍺)制成,用于聚焦目標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,提高測量的準確性和距離比(D:S)。鏡頭前端常配有保護窗口。
激光瞄準裝置:內置紅色激光點或雙激光環,用于指示測溫儀的測量區域中心,確保對準目標。
2、信號處理與控制單元
信號放大電路:將紅外傳感器輸出的微弱電信號進行放大。
模數轉換器(ADC):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,供微處理器處理。
微處理器(MCU):儀器的“大腦”,負責執行溫度計算算法(基于普朗克輻射定律)、環境補償、數據處理和功能控制。
發射率調節電路:允許用戶根據被測材料設置不同的發射率值(通常0.01~1.00),以提高測量精度。
3、顯示與人機交互模塊
液晶顯示屏(LCD):實時顯示測量溫度值、單位(℃/℉)、電池電量、發射率、模式等信息。部分型號為背光屏,便于井下昏暗環境使用。
操作按鍵:用于開關機、模式切換、參數設置(如發射率、最大值/最小值追蹤)、數據存儲等操作。
4、電源系統
電池倉:通常使用兩節或三節標準干電池(如AA或AAA)或可充電鋰電池。
電源管理電路:負責電池供電管理、低電量檢測和自動關機功能,以節省電能。
5、防爆外殼與結構
本質安全型外殼:采用高強度工程塑料或金屬材料制造,具備良好的密封性和抗沖擊能力。
防爆認證設計:整體電路設計符合“本質安全型”(Ex ib I Mb)或“隔爆型”(Ex d I Mb)等礦用防爆標準,確保在含有甲烷、煤塵的爆炸性環境中不會產生足以引燃的火花或高溫。
密封圈:在電池倉蓋、按鍵、接口等處使用橡膠密封圈,達到防塵防水等級(如IP54),適應井下潮濕、多塵的惡劣環境。
6、輔助功能組件(部分型號配備)
數據存儲模塊:可存儲多組測量數據,便于后續分析。
報警功能:設置溫度上限,超溫時聲光報警。
背光燈:增強昏暗環境下的屏幕可讀性。
掛繩或皮套:方便攜帶。